去年年初,为了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,保证农产品安全,农业部制定了《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。但是,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恐慌日渐提升,将农药妖魔化的声音甚嚣尘上,不少农民因此蒙受损失、无奈躺枪。 那么,农药到底应该如何科学使用?农产品安全又该如何保证?我们为您揭晓:农药的功与过。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三大法宝 农药、化肥和杂交技术。 比如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,解决了全世界水稻稳产增产的问题。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面积使用农药化肥,正是因为近四十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,才真正做到了用全世界7%的耕地资源,养活了21%的人口总量,从而确保了粮食安全。 农药的贡献 根据测算,化肥施用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50%左右。而农药的使用,更是从病虫草害的“口”中夺粮,保住了靠化肥增加的粮食产量,因为农作物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最多可达70%,通过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挽回至少40%的损失。 农药的危害 如果农药使用量过多,使用的方法不科学,会造成大量的农药残留,伤害消费者的健康,降低农产品的品质。 从去年开始,农业部首次提出《到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,也就是在十三五时期,要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,来保证耕地免于污染,也要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。 郑斐能: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一是要认识到农药是有副作用的,农药好比是把“双刃剑”,有防除农业有害生物,保障农作物生产的积极一面,又有种种副作用的消极一面; 二是不要夸大副作用,不要“因噎废食”,要了解到这些副作用是可以减轻、可以克服的,也要了解到农药的发展正是沿着药效越来越高、副作用越来越小的方向。那种因为副作用而否定农药,主张全面禁用农药的悲观论调是不科学的,也不是实事求是的。 农药问题的本质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不同,类似于六六六,敌敌畏、百草枯这些农药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名单,所以在不同的时期,“此农药”非“彼农药”,现在所有能够上市流通、在正规商场购买的农药已经是绝对安全的了。 农药误用带来的危害 郑斐能: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农药是施用到农业生态环境中去,副作用要复杂得多。农药对人的毒性是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。 “药害”:农药施用于农作物,如果伤害了农作物,叫作发生了“药害”,也是一种副作用。 “抗药性”:农药作用于农业有害生物体,有时会引起有害生物种群产生“抗药性”,使得药剂再按以往施用剂量不灵了,这个问题有人也归到农药副作用之列。 “残留”:近四十多年来,农药在农作物及在环境中的“残留”,以至于对环境造成污染,成为被人们非常重视的副作用。这种种副作用左右了农药发展的历程,也决定了具体一个农药品种的取舍或市场寿命。 我国目前在农药使用方面的现状 去年的时候,我国明确规定,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共有33种,比如甲胺磷、毒鼠硅、除草醚。除此之外,还有17种农药属于国家限制使用和撤销登记的农药。 过量根本原因:农药利用率低下 由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化成都还不高,在田间地头基本要靠农民朋友背着药箱进行农药喷洒作业,这样一来,农药平均利用率只有35%,所以用量会明显增多。 解决方式:植保无人机 何雄奎: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无人机的出现就能有效解决农药利用率低下的问题,一个无人机相当于20-40个人的生产效率,而且无人机还能把农药打的均匀高效,所以确实很有前途。同时就像是高铁技术提振中国信心一样,植保无人机就是中国农业机械领域的高铁技术,让农民挺直腰杆站着就可以操纵飞机把药给打了,这是什么概念! 多种防治方法 针对有害生物,我们要采取农药防治、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,也能实现成本最低、效果最优、生态效益最佳。 郑斐能: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温室里种黄瓜,最怕枯萎病和白粉虱,用化学防治的办法控制它们,有时效果欠佳。科技人员发现,枯萎病基本上是土传病害,有一种云南黑籽南瓜耐病,于是,把黄瓜苗的芽嫁接在黑籽南瓜苗的砧木上,解决问题。不但能控制住枯萎病,而且植株抗逆性增强,耐高温、低温,耐旱、耐涝,提高产量明显。 控制温室白粉虱,只要在温室头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、甜椒等作物,压低虫口,二茬就可以再种,一般情况下白粉虱危害严重的是黄瓜、番茄。 这两个例子也说明,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的思想要不得,化学防治只是综合防治的组成部分。 生物防控技术是万能的吗?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。通过“以虫治虫”的生物防控方法,确实能防患于未然;但生物防控的成本还很高,也很难应对所有的病虫害。尤其是遇到突发性、入侵性生物灾害,目前也没有任何防治方法能够替代化学农药。
“三品一标” 就是有机、绿色、无公害农产品,还有地理标志农产品。其中有机标准最高,也最难达到,但是无公害是相对较低的标准,也是所有在市场上流通售卖的农产品都必须达到的标准。 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现状 虽然到目前为止,我国已经有数万种农产品成功申请成为无公害农产品,但是,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仍然只占全部农产品的40%左右。 多数农民没有给自家农产品申请认证,一是审批手续相对繁琐,二是已经获得“三品一标”认证的产品也没有能够在市场中表现出明显的价格优势。 为什么农民应该主动申请“三品一标” 从长远来看,农产品安全是大势所趋,势在必行。他关乎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能否建立信任。我们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自律,也是打消公众质疑,赢得市场口碑的好方法。 希望大家能严守质量关,同时积极申请“三品一标”! 来源:央广网—中国乡村之声 |